黎侯虎

15536106381

黎侯虎:虎虎生威两千年

发布日期:2017-10-13    浏览次数:
当记者一行辗转找到高秋英位于黎城县城边上的家时,她正张罗着准备做午饭。房屋临街的后门显然好久没开了,铁门栓上的锈蚀印证了这一点。这道门是她的布老虎商店的门面,门外挂着的“黎城县黎侯虎布艺专业合作社”,白色牌子已然发黑。看着货架上凌乱的产品—那些装在塑料袋里的布老虎,这位黎侯虎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70多岁的老太太仿佛有些不好意思,嘴里喃喃:“好久都没卖出去一个了。”这两年,黎侯虎的生意不好做。

  在接下来的采访中,以“公司+农户”模式专营黎侯虎的李有奇也表达了同样的感受。李的身份是在当地做得很不错的红石民间工艺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虽然生意萧条,但当记者信手拿下一只布老虎仔细端详时,高秋英的眼里立刻放出了光芒。这些虎是活的,瞪着大到有点儿夸张的眼睛,虎须在颤动,头顶上的“王”字充满张力。从这些或翘尾前视,或安详趴卧的老虎身上,使人能深切地感受到为什么汉语里会有“生龙活虎”“虎虎生威”这些成语。高秋英的兴奋,来自她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作品能够吸引观赏者的目光。

  A 传承人和她的黎侯虎

  虽然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这个头衔,见识过很多大场面,接待过很多来访者,但高秋英并不是一个健谈的人。她能讲的故事很简单:家住黎城县黎城镇谷驼村,从小就跟着母亲学会了各种针线活,做布老虎的手艺也来自于母亲,包括布老虎的样式。不过布老虎在她的手上,工艺和版样发生了很多变化,比如她做的卧虎,那股精气神是别人很难复制来的。至于布老虎的源起、传承,她显然无法满足记者的好奇心。这个空白,后来被县文广局局长王苏陵填补上了。

  当高秋英走进她的工作间(其实就是一间农村常见的普通卧室,一张大铁床,两台旧沙发),拿起她的针线,老太太像换了一个人。透过老花镜镜片,她的目光和身边乱堆着的做好的或没完工的布老虎一样神采奕奕。“年龄大了,眼神不好了,现在做的少了。”她一边说,一边顺应记者的要求,盘腿坐在床上,开始在一件半成品上飞针走线。这时候她的确能够一心二用,有关工艺流程的介绍丝毫不影响她手上的活计。从画样、裁剪、选料到拼缝成形、内部填充,到制眼、贴花纹,老太太讲得很起劲,好像根本没在意记者是否听懂、是否接受了。

  黎侯虎外形讲究威猛和憨态,造型粗、短、胖、圆,每一个细节的设计都有寓意。比如,选红黄两种面料,代表喜庆和吉祥;四足向外撇,寓意扎地生根;脑袋微微上扬,讲得是精气神和孩子般的天真可爱。黎侯虎在制作时讲究阴阳配对,由整块布料剪成一阴一阳、阴阳相合的波纹状,贴于两虎背上,以区分雌与雄,意在表达阴阳相协生生不息的繁育观。

  16岁的孙女破门而入打断了高秋英的话。扫了眼记者手中的相机,小姑娘略带羞涩地坐在了奶奶身旁,拿起了一只虎的耳朵,似乎是想给奶奶帮帮忙。高秋英后来的谈话否定了记者对这个细节的预期,孙女并没有计划接过奶奶的衣钵,她根本不喜欢和奶奶一样坐下来一缝就是半天。“还是念书重要。”高秋英对于孙女不传承她的手艺基本没再流露出什么遗憾,因为“在谷驼村和周边的村,妇女们几乎都会这个。”

  很快的,几片“零件”被拼缝在了一起,一只威风凛凛的老虎立在了床上的老虎堆里。

  说起黎城的布老虎,很多人一口就说出了“黎侯虎”三个字,但对这一称呼的来历,则不甚了了。这个名字和高秋英有关。

  1998年是农历的虎年。1997年,邮电部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老虎”作为生肖邮票的图案,县邮政局就把高秋英制作的布老虎定为选送品,选送时感觉缺少一个有力的名字,经过讨论,大家就结合黎城的历史—西周时这里曾是古黎侯国,定名为“黎侯虎”。之后,高秋英的布老虎力压群芳,从30多种图案中脱颖而出,印上了戊寅年生肖邮票。从此,黎城布老虎一时声名大噪。

  历史的传承从来不是巧合,2006年,黎城西关村发掘的西周古墓中,出土了包括著名的玉石虎在内的大量虎形器,佐证了黎侯虎的历史基因。

  这枚小小的邮票改变了高秋英的命运,她成了黎城县的人大代表,长治市的劳模,被安排到各个乡镇办培训班,传授制作技艺。2008年,黎侯虎入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她自然而然成了这一项目的传承人。

  B 公司老板的生意经

  “上海世博会的时候,中国馆以黎侯虎作为礼品,送出去一万个,都是从我这里出去的。”李有奇说这句话时调门突然提高了,自豪感显而易见。如果没有他递过来的那张名片,很难把他和“总经理”这个头衔联系在一起。他更像农村和和气气的邻家大叔。在开这家公司前,也就是退休前,他曾是县水利系统的一名干部。他的公司办公地和展厅都设在自己家里,一个很宽敞的农家院。家里的客厅—也就是公司的展厅,三面墙都是展柜,上面摆满了各式各样大小不一加了包装的布老虎。

  和高秋英的合作社生意不景气相比,李有奇的公司似乎是另一种景象,虽然他也在强调,近两年生意不好做,不比从前。

  李有奇介绍,两年前,是他们生意最火的时候,年销量达到5万多只,经营额达300多万元,感觉做多少都不够卖,北京、山东、河北、河南都是黎侯虎的主销地,产品在韩国和日本特别被看好。外地客人到黎城来,县里一般都会把黎侯虎当做馈赠礼品,这些礼品都是从他公司里拿的。目前这一块儿的生意基本上没有了。现在的销售,除了本地人在娃娃满月时从他这儿拿几个外,基本上靠网店。他在长治、太原等地都有实体店,客户网上订了货,通过实体店来发。另外,他还特别重视跑各种相关展会,这些年他参加过不下20次的包括文博会在内的展会平台。但去年,生意突然变得惨淡,销量仅8000多只,经营收入也只有40多万元。李有奇分析,经济不太景气,消费者购买力下降是主因,但品种单一、缺少创新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他还认为,地方政府对黎侯虎保护意识不够,支持投入不足也制约了黎侯虎的进一步发展。

  李有奇的女儿李小梅是这一非遗项目的省级传承人,这些年已经培训全县农村妇女5000多人,制作队伍遍及200多个行政村。2012年的时候,一年做了几十万只布老虎,所以货源对他来说不是问题。几年前,他的公司已经被山西省文化厅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和他公司合作的农户,最好的时候一年能挣20000多元。

  说到高兴处,李有奇在客厅里摆开了桌子,让他的老伴儿和女儿现场展示起了布老虎的制作技艺,画样、裁剪……母女俩熟练的配合和技法着实让人眼前一亮,戴着虎头帽的小孙子抱着一只小老虎在一旁跑来跑去。

  C 文广局长的书生意气

  黎侯虎何时诞生?和商周时期的古黎国又有哪些历史渊源?黎城县的一些民俗和老虎又有哪些不解之缘?作为研究当地历史文化的专家,黎城县文广局局长王苏陵说起这些来如数家珍。由他撰写或主持编写的相关专著已有一大摞。

  商周时期,古黎国的都城就在黎城,黎国的图腾就是老虎。《尚书》中有关“西伯戡黎”的记载,讲的就是周文王亲征黎国并灭黎的故事。传说,周文王攻打黎国一月有余,久攻不下,后来一打听,不能得胜皆因黎国有一玉石虎,在庇佑黎国不受侵害。于是派人窃得此虎,黎国就此土崩瓦解。但很蹊跷的是,灭黎后,周文王姬昌和为他出谋划策的将官相继去世。举国上下传言此乃因屠戮黎国百姓遭到天谴。继位的周武王无奈之下将偷来的玉石虎归还黎国,将流亡他乡的黎国君臣请回,封为黎侯。后世黎国百姓于是有了用不同材料制作各种老虎的传统,2000年不衰。2006年,黎城县西周古墓考古发掘中,重见天日的玉石虎印证了这一文献记载。

  2000多年来,缝制黎侯虎一直是黎城女子学习“女红”的必修功课。在她们的手中,虎的凶悍煞气逐渐变得温柔,变得憨态可掬,祈福求吉祥的寓意也日渐浓厚。黎城百姓执著地认为,黎侯虎有看护婴儿茁壮成长的“功效”,不仅仅是工艺品那么的简单。

  在黎城,谁家生了小孩,要过满月了,过百天了,孩子的姥姥都要亲手缝制一只布老虎,放到小外孙怀里,祝福宝宝从小有虎气,长大有胆识。在高秋英的一个邻居家,记者见到一个一岁的孩子坐在床上玩耍,身旁大大小小放着五六只布老虎,头上还戴着一个绣了老虎面孔的小帽子。孩子的奶奶说,这些都是亲戚们送的,自然,亲戚们家里添了人口,他们也要买一个送过去。

  谈到保护传承发展的现实话题,这个一副标准知识分子模样的局长脸色突然一变,镜片后面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怅惘:“缺钱呀,你们也知道,黎城是个贫困县。”

  在王苏陵看来,布老虎不仅仅是民俗工艺品那么简单。它是黎城深厚历史文化的载体,是黎城人2000年以来生生不息的精神图腾。这些年,他没日没夜地忙碌,主持办起了黎侯虎博物馆,跑遍了县里每一个乡村,整理着那些散落的文化碎片,写了好几部有关的书,对包括黎侯虎、上党落子等在内的文化遗存,一点一点整理。他希望,对文化的发掘,能成为黎城县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动力。

  祝福黎侯虎,祝福黎城。
非遗小档案

  黎侯虎发祥于黎城县,因黎城古称黎侯国而得名,是黎城民间手工技艺的一朵奇葩。


  黎侯虎流传于黎城的黎侯镇、停河铺乡、东阳关镇、黄崖洞镇一带,世代传承不绝。

  黎侯虎造型简练概括,四蹄直立,昂首挺胸,塑造出虎虎生威的精神劲。1997年在来自全国的众多“虎”中技压群芳,被国家邮电部选为1998年寅年生肖邮票图案。

  黎侯虎集观赏、收藏、馈赠于一体,有鲜艳绚丽的表现力,又有纯朴之乡土气息,有赐福、镇宅、生财等民俗文化内涵。黎侯虎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以独特的风格和形态流传和继承下来,呈现着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蕴涵着黎城人质朴的民风。

最新产品推荐

  • 660g十万八千里茯茶(猴年)
  • 虎头鞋
  • 黎侯虎规格
  • 福字
  • 小号虎
  • 虎头鞋
  • 虎头帽
  • 为建设和谐社会喝彩